近期,小米在欧洲市场接连赢得关键专利诉讼,成功抵御非实施实体(NPE)公司Nera的专利侵权指控,实现“三连胜”。
最新一役发生在欧洲统一专利法院(UPC)。7月10日,UPC汉堡地方法院在案号ACT_19746/2024的案件中作出裁决,认定小米产品未侵犯Nera持有的专利EP2642632(涉及“无线供电接收器及其制造方法”)。法院认为该专利授权权利要求无效。尽管Nera提出了多项权利要求修改请求,但仅一项获部分通过,且法院最终判定小米未侵犯修改后的权利要求。
这已是小米近期第三次在Nera发起的诉讼中获胜:
5月6日,德国杜塞尔多夫地方法院: 在涉及专利EP2946706的案件听证会上,法官对专利有效性提出“严重质疑”,并据此中止了侵权审理程序。
慕尼黑地方法院(案号21 O 4817/24): 在庭审前夕,因德国联邦专利法院对该案专利出具了负面初步无效意见,侵权审理被迫推迟。
本次UPC汉堡法院裁决: 明确判定小米不侵权。
专利来源与NPE背景引关注
涉案专利EP2642632的中国同族最初由韩国LG Innotek持有,于2021年转让给NPE公司Scramoge Technology Ltd,随后又转至Nera手中。LG在退出手机业务后,正逐步推进其庞大专利组合的货币化进程,中国手机厂商成为其主要目标之一。因此,Nera发起的诉讼究竟是纯粹的NPE行为,还是隐含了LG的专利许可策略,成为案件背景中的关键疑问。
小米的应诉策略与行业意义
此次“三连胜”充分展现了小米成熟的国际知识产权应诉策略和强大的法律实力。在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小米若能进一步推动相关专利的全面无效化,将有望彻底终结这场法律博弈。
智能手机产业技术密集,专利纠纷频发。在全球局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出海”常面临知识产权挑战。小米此次系列胜诉不仅有效维护了自身权益,也为业界应对类似NPE诉讼提供了成功范例。此案再次凸显:面对知识产权纠纷,中国企业应积极运用法律武器捍卫权益;同时,持续加强核心技术创新,积累自主知识产权,才是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声誉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