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本是高山》根据张桂梅校长真实事迹改编。因帮助山区贫困女孩上学,且培养了大量优秀学生,张桂梅被评价为“无私无我”的“燃灯校长”。“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很难想象,这样一段豪情万丈的口号,出自一所地处偏远的女子高中。张桂梅校长是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创立者,她在了解了大山中的女性处境后,决心帮助她们走出大山,解决山区女性读书问题,是无数人心目中的榜样。

近日,根据“时代楷模”,“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真实事迹改编的电影《我本是高山》在全国进行点映。
该片由郑大圣、杨瑾执导,袁媛、陈麒凌编剧,海清领衔主演,胡歌特别出演,讲述海清饰演的张校长,和一群刚刚毕业还很稚嫩的老师,带着一百多个女孩成功逆天改命的故事。然而点映期间,本片的部分剧情在网上引发了激烈的争论,甚至一度有网友扬言,这是一部诋毁真人的电影。据媒体报道,针对网友质疑该片“削弱女性力量、污名化女性”,编剧袁媛在网上回怼,随后删除了相关回应,豆瓣主页亦关闭。电影频道“中国电影报道”栏目官方微博也发文称“这是‘有组织的诋毁声音’”。一部电影,乃至一部文艺作品问世,引发讨论就是它的宿命。但良性的舆论环境,应该是少一点意气之争,多一点真诚的思考。如果在思考中,在争辩中,在各种杂音和回声中,我们能接近这部电影的本质,能引起更多人去关注张桂梅校长本人和她的伟大事业,这或许才是讨论的意义,也是影片本该追求的“初心”。
《我本是高山》的片名便来自这段宣誓词。2002年,在云南儿童之家工作的张桂梅看到了很多农村贫困家庭的不幸,希望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解决山区女性读书问题。
张桂梅四处奔波筹集资金。经多方努力,2008年,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成立,这是全国唯一一所免费女高,专门供贫困家庭的女孩读书。到2020年,已有1804名大山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完成学业,在各行各业做贡献。与此同时,张桂梅的身体却每况愈下,患上10余种疾病。因此,张桂梅成为当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次年,中共中央授予张桂梅“七一勋章”;2023年,她当选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这段华坪女子高中的誓词,深深震撼了国人,人们好奇:张桂梅校长弱小身躯下究竟有何其博大的胸襟?而随着张桂梅老师和华坪女子高中的事迹不断被公众了解,这段誓词成了身处困境、立志自强的人们激励自己的金句,近年来流传极广。

不过,这几句经典语录,却被人试图抢注为商标!如果说电影引发讨论是它的“宿命”还情有可原,那么将华坪女子高中的誓词抢注商标,就无法被原谅了。2021年6月30日,福建某茶叶公司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提交了一件35类商标申请,该商标名为“我生来就是高山”。不过,2021年10月,商标局驳回了该商标申请,中国商标网最新商标流程显示为“申请被驳回、不予受理等,该商标已失效”。究竟是不是跟风抢注暂且不论,“我生来就是高山”商标被驳回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商标法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缺乏显著特征”的标识不得作为商标注册。“我生来就是高山”这样朗朗上口的格言,作为商标注册申请被驳回,可能正是因为“我生来就是高山”是一句广为人们所知的励志格言,不具有显著特征,即便有特定含义及使用语境,但并不一定在特定类别的商品及服务内容上具备区分不同来源的作用,或是区分作用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