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碰瓷”的主角:行业新贵,声名显赫
问界 (AITO):华为与赛力斯联合打造的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品牌,自2021年推出后,销量与口碑屡创纪录,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现象级产品。
智界 (Luxeed):华为与奇瑞合作的全新智能电动汽车品牌,虽面世时间较短,但凭借华为赋能,同样备受瞩目,潜力巨大。两者均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极高的市场知名度。
宗申三轮车的“擦边球”:法律风险陡增
宗申作为深耕三轮车领域多年的品牌,此次为新品选择与知名汽车品牌高度相似的名称,引发强烈质疑。从法律角度看,此举涉嫌商标侵权。
根据《商标法》,未经许可,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识,容易导致消费者混淆的,即构成侵权。
宗申“问界Q1”、“智界S300”的命名,与华为鸿蒙智行旗下的“问界”、“智界”商标极其近似。虽然商品类别(三轮车 vs 汽车)存在差异,但都属于“交通工具”大类,且“问界”、“智界”品牌影响力巨大,极易让公众产生误认或联想,混淆商品来源,触碰法律红线。
舆论压力下,宗申致歉
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和批评,宗申最终未能“坐住”。7月10日,其官方公众号“宗申智慧出行”发布致歉声明,回应此次命名风波(声明具体内容未详述,但承认了问题并道歉)。
深刻的警示:创新才是正道
宗申此次“翻车”事件,为所有企业敲响了警钟:
敬畏法律底线: 市场竞争必须建立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任何试图通过“搭便车”、“傍名牌”等“歪门邪道”博取关注的行为,最终只会引火烧身,面临法律追责和声誉崩塌。
尊重知识产权: 对他人知名品牌和商标的尊重是商业伦理的基本要求。
专注核心竞争力: 企业赢得市场的根本,在于持续创新、提升产品品质与服务水平。只有依靠自身实力和差异化优势,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信赖和长远发展。一时的“眼球效应”换不来持久的成功,反而可能自食恶果。
宗申的“碰瓷式”命名,不仅未能借势,反而招致法律风险与口碑危机,最终以道歉收场。此案例再次证明:守法经营、尊重规则、苦练内功,才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足和发展的唯一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