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姆会员商店的选品问题引发广泛关注。7月15日晚7点,山姆会员商店App已无法搜索到“低糖好丽友派”。此外,山姆还陆续上架了卫龙的高纤牛肝菌魔芋、盼盼的法式小泡芙等国货品牌的零食。
这一系列操作引发网友质疑:“山姆是否在刻意弱化品牌标识,模糊商品来源?”更有多名会员表示,若山姆持续用普通商超商品替代“严选特供”,将不再续费。
两款产品都在包装上进行了“伪装”——品牌盼盼在山姆以拼音“PANPAN”的形式出现,而卫龙则将品牌logo放在了产品背面的包装折角处,一时都难以分辨出来。
“遮标”操作的三重原罪
商业诚信崩塌
行为: 将“卫龙”标识折叠至包装死角,“盼盼”强行替换为拼音“PANPAN”
意图: 规避消费者对“大众品牌充斥货架”的质疑,制造“高端特供”假象
悖论:“若特供版真具差异化,何须隐藏品牌?遮掩本身即是答案。”
法律边界僭越
涉嫌违法条款 具体行为 法律后果 《商标法》第57条 未获授权篡改商标展示形式 商标侵权/行政处罚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6条 刻意制造品牌来源混淆 赔偿损失/吊销执照 《广告法》第28条 以隐匿标识暗示商品属性 虚假宣传/最高200万罚款 这一系列操作引发网友质疑:“山姆是否在刻意弱化品牌标识,模煳商品来源?”更有多名会员表示,若山姆持续用普通商超商品替代,“严选特供”,将不再续费。
山姆“去同质化”反陷信任泥沼山姆的“商标调整”并非孤立事件。据媒体报道,除盼盼、卫龙外,治治瓜子等品牌也以“chacheer”等英文名上架,而此前备受好评的太阳饼、低糖蛋黄酥等口碑商品却悄然下架。
这种“替换逻辑”被消费者诟病为“去差异化”--当山姆货架上的商品与普通商超高度重合,其“高端严选”的会员价值便被稀释。有消费者直言:“花260元办会员,结果买到楼下便利店同款,这钱花得冤枉。
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反而让消费者更加疑惑:连商标都要藏,究竟藏着多少猫腻?这一行为本质上是对会员信任的敷衍和透支。消费者花钱办卡,买的是山姆专业的选品能力,不是来看超市玩“大家来找茬”的。
从法律角度看,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商标展示违背了诚信经营的原则,游走在灰色地带。根据《商标法》规定,注册商标需以核准形式使用,且应“清晰可辨地展示于商品显著位置”。将logo置于背面折角或改用拼音形式,可能削弱商标识别性,导致消费者难以辨识品牌来源。
若此类设计导致产品与未授权的第三方品牌混淆,还可能构成商标侵权或不正当竞争。 若设计初衷为刻意淡化品牌标识以制造“进口”或“高端”假象,可能触犯广告法中“禁止虚假或引人误解内容”的条款。商业诚信的要义在于信息对称,而这种悄然换包装,假装没有中国字的做法,恰恰是在制造信息不对称。这种“障眼法”或许能暂时避开争议,却无法真正赢得消费者的信任。长此以往,还可能引发监管关注,制造法律风险。
下架争议产品,将国货大众品牌改头换面,只是危机公关的权宜之计,实则治标不治本。消费者此次不满的根源,在于怀疑山姆是否真正坚持“严选”标准。若想重获消费者信任,山姆最应该做的是,公开选品标准,让消费者明白“特供版”与普通版的区别;加强品质管控,确保“特供版”产品货真价实,名副其实;倾听消费者声音,建立更开放的选品沟通机制,让会员参与新品评测,避免“自说自话”。长久来看,与其追逐网红单品,不如深耕供应链,开发真正差异化的自有品牌,回归“会员价值优先”的初心。